從企業數量上看,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業的比例最高,為55.2%。從銷售收入來看,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業的銷售額占我國泵業市場的45.3%。該類企業以民營企業居多,主要提供通用泵類產品并服務于中低端市場。依靠其靈活的經營機制和完善的營銷網絡,該類企業在市場中已具有較強的競爭力。2006年,銷售額居前10位的企業中,50%以上為民營企業。近兩年來,該類企業更在技術創新、產品改進、質量提高以及品牌建設上苦下功夫,正在經歷從技術引進、消化吸收、技術改進到自主研發的轉型過程。今后幾年,該類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潛力和實力將越來越大。 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國的入世,全球各行業的一些跨國企業正在迅速占領中國市場。在泵行業,許多世界泵業巨頭已經在中國布局設點。目前世界前10位的泵業生產商(ITT、Flowserve、KSB、Grundfos等)大部分已通過獨資或合資的方式在國內建立了研發和生產基地。另外一些國外企業(如ABS、Maag等)也通過設立辦事處或代理商慢慢進入中國市場。 目前,從數量上看,外資(合資)企業只占我國泵業企業總數的14.2%。但從銷售額來看,卻占整個市場銷售額的23.8%。在華的外資(合資)企業主要服務于中高端市場并為我國各重大工程提供產品。該類企業不僅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并針對特定客戶提供完整的系統解決或優化方案以及相應的高附加值服務。經過數年的發展,許多在華外資(合資)泵業企業已實現本土化,并建立了較完善的營銷網絡,已形成較強的競爭力。中國各行業的快速發展及其對泵類產品的巨大需求已使很多國外泵業企業將業務重心移向中國。因此,今后幾年我國泵業高端市場的競爭將越發激烈。 傳統國有泵生產企業雖然具有較豐富的泵生產經驗、較強的科研能力,但由于管理體制上的缺陷,大部分企業的已風光不再。目前傳統國有泵生產企業數量僅占我國泵業企業總數的8.3%。但憑借較好的市場基礎和銷售網絡,其銷售額占到了市場總銷售額的20.4%。通過幾年的體制改革,傳統國有泵生產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將逐步加強。 其它類型企業主要包括集體制企業和合作社性質的企業。該類企業雖然在數量上占整個市場的22.3%,但銷售額僅占整個市場的10.5%。隨著我國泵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那些缺乏相應的技術開發能力和銷售體系的企業最終將被市場淘汰。